歲末年初,圣誕、元旦、春節(jié)等節(jié)日接踵而至,購物旺季隨之而來,快捷、時尚的網絡購物更是掀起了交易熱潮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此機會通過“廣撒網”的方式,準備在年前大撈一筆。
據(jù)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統(tǒng)計,電信詐騙類警情在每年的1月、2月、12月呈多發(fā)態(tài)勢,其中以網購詐騙居首,也有不少是以年末酬賓、歲末大抽獎等為誘餌進行網上詐騙。在此,警方結合近期發(fā)生的以及往年發(fā)案較多的幾類電信詐騙案例,給熱衷網購的市民支招,幫助大家護住網上錢袋子。
網絡購物陷阱
上月12日,正值各大購物網站搞“雙12”促銷活動。市民黃女士也趕潮流添置了一些物件,其中一件羽絨服花了她500余元。
第二天,黃女士在登錄淘寶網賬號時,收到“淘寶店家”發(fā)來的信息,稱系統(tǒng)出錯需要退單并發(fā)來了鏈接,聲稱按流程操作就可退款。黃女士打開鏈接后,多留了個心眼,沒有直接輸入賬號密碼,而是通過購物頁面聯(lián)系了網店客服,孰料對方稱正準備發(fā)貨,根本沒有系統(tǒng)出錯的事情。謹慎讓黃女士躲過一“劫”。
警方分析,黃女士遭遇的是假冒的“淘寶客服”。市民在網上購物后,如果收到類似系統(tǒng)出錯需要退單并且需要打開鏈接進行操作的信息,一定要先打開淘寶查看訂單是否正常,并主動聯(lián)系賣家查詢訂單情況,不要輕易相信“淘寶客服”,以免受騙上當。
同時,警方根據(jù)近年來網絡購物詐騙形式的發(fā)案情況,總結出了相對發(fā)案較多、比較容易被迷惑的四種網絡購物詐騙形式。
第一種:低價誘惑
騙子以“全城最低價”、“全場1折”、“會員專享折扣”或“海關查沒品”等各種誘人的字眼作為誘餌,讓消費者覺得不購買就會錯過如此超低折扣的機會而上鉤,再用假冒、劣質、低廉的產品冒充名牌商品,買主收貨付款后才發(fā)現(xiàn)已造成損失。有的買家甚至出現(xiàn)買手機實際收到模型玩具的情況。
第二種:誘導付款
總有一些巧舌如簧的騙子待買家將貨款支付到官方支付平臺賬戶后,以公司規(guī)定、購買特價必須要先付款等種種理由,誘導買家先確認收貨,而一旦買家“確認收貨”,賣家就不發(fā)貨了。
第三種:鏈接交易
騙子通過偽造與真實網站相似的假冒網站,并在交易中將假網站鏈接發(fā)送給買家,或謊稱“賬戶最近出現(xiàn)故障,不能用安全支付收款”或“不使用支付寶,因為要收手續(xù)費,可以再給你算便宜一些”等借口,以提供鏈接的方式,誘導買家在假網站頁面輸入交易密碼,以竊取賬戶信息及錢財。
第四種:事后加碼
騙子揚言需要買家先付一定數(shù)額的訂金或保證金后,才能發(fā)貨。待買家支付部分訂金后,騙子再利用買家急于拿到貨物的迫切心理,以種種理由誘使買家不斷追加訂金。也有騙子以未收到貨款或提出要匯款到一定數(shù)目方能將以前款項退還等各種理由,迫使買家多次匯款。
對此,警方提醒,不管騙子的手段怎樣,總是萬變不離其宗,其目的就是讓網民掏錢。所以,廣大市民在網購的同時,安全防范之弦不能放松,要做到“不貪便宜、安全支付、拒絕鏈接交易、遇問題多方核實”等幾點,對騙子巧設的騙局見招拆招,不要輕易上當受騙,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網絡購票陷阱
隨著春節(jié)的臨近,網絡購買春運車票的平臺陸續(xù)開通。據(jù)了解,春運互聯(lián)網購票已于上月23日開售。網絡購票免去了往返車站、排隊等候等煩瑣過程,成為越來越多外出務工人員購買返鄉(xiāng)車票的途徑。然而,由于票務需求量大,“一票難求”的現(xiàn)狀讓一些不法分子鉆了空子。
務工人員張女士曾通過搜索“網上訂票”選中其中一個標注著“打折”字樣的網站。按要求完成一系列步驟后,張女士收到了一個“驗證碼”,并按提示付了款,直到取票時才發(fā)現(xiàn)這根本就是個騙局,白白損失了近500元,還需重新購票。
經過核查,警方發(fā)現(xiàn),張女士遭遇的就是典型的仿冒訂票網站實施詐騙案例,有很多消費者都跟張女士一樣,習慣于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關注的問題,比如“金華到××火車票”或“春節(jié)機票”等關鍵詞,搜索所得的數(shù)萬條信息中,很可能就混雜了騙子發(fā)布的信息。而且,該類網站往往會以超低價、打折等字眼為誘餌騙取消費者點擊,一旦消費者對“低價”動心,那么就很容易“上當受騙”。
還有一種較典型的詐騙方式是網站公布400開頭的訂票電話,通過電話溝通方式誘導消費者匯款。不少消費者認為,有400開頭電話的網站應該就是正規(guī)的機票代理網站,其實并不一定。當消費者撥打騙子發(fā)布的400開頭的電話訂票時,騙子會讓消費者匯款至指定賬戶(一般是個人賬戶),匯款過去之后不僅拿不到機票,接下來騙子甚至還會進而采取“ATM機轉賬詐騙”,以“激活”機票或者聯(lián)機退錢等各種理由,引誘顧客到銀行ATM機轉賬,將受害人卡內存款騙走。
除了以上兩種情況外,還有一種詐騙方式在往年也曾有發(fā)生。就是不法分子通過仿冒網站編造各種理由欺騙訂票者。一般而言,仿冒網站與一些知名旅游網站或航空公司官網高度相似,并就某幾條購買量較大的線路打出超低價的標簽,在消費者購買之后,再以各種理由(如防止機票價格上漲、兩個訂單不能一起支付、沒支付保險費或者票已售完建議更換航班等)讓消費者不斷向其賬戶轉賬匯款。
針對以上詐騙方式,警方提供了三點防范措施:
第一,驗明正身———通過網站的網址、ICP證書編號和航空代理人(CATA)認證資質等方面仔細辨別網站的真?zhèn)?,不要盲目相信搜索引擎搜到的網頁內容。
第二,謹慎付款———正規(guī)的網絡購票流程均是通過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工具完成的,凡是要求向某個私人賬戶轉賬的,基本可認定為是騙子。
第三,不貪便宜———不管是機票還是其他交通工具車票,票價基本是統(tǒng)一的,不會有太大的差異,對便宜得離奇的票價要保持高度警惕,切勿貪便宜。